郭靖的‘天之道’ 10/1/2003


在桃花岛上,黄药师让郭靖和欧阳克背诵九阴真经,以决定黄蓉该嫁之人。真经在开篇即曰‘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 。而此句乃老子之言,并为后世法。

在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则接着说,‘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在社会的经济生活中,对于这一点,其实人们是再熟悉不过的了,那就是‘穷的越穷,富的越富’的两极分化现象,或曰马太效应。现代经济学的基础即是所谓的‘经济人’假设,理性的个人总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极大化,其中不对称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表明,交易双方的不对称性会导致较弱一方的利益受损。以此,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易中,‘有余损不足’的两极分化的趋势,最终使相互间利益的剧烈冲突不可避免。

在中国历史上,为防止土地过分集中,农民失去土地而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从而导致社会的动乱,针对豪强的‘抑兼并’政治主张一直都是遵循‘天之道’的朝廷的定策。然而,政治权力作为强者本身,如何能避免其对社会中普通人的强制?

在传统的中国,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西方,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而产生的自由主义思想,因其坚决捍卫个人权利的神圣性,建立宪政制度以规范政治行为,有效避免了政治权力对个人权利的侵犯,美国就是这样的一个资本主义宪政国家。

对于‘有余者’与‘不足者’个人之间的行为,只要遵循自愿的原则,自由主义即加以认可,并认为社会的干预是侵犯了个人的权利。在美国建国之初,面对南方的奴隶制问题,辩护者就以‘自愿为奴’的名义强调奴隶制的合理性。尽管内战从事实上摧毁了奴隶制,在理论上却一直困扰着自由主义者:自由主义同意人们可以“自由地”放弃自由吗?如果同意,容忍奴隶制还能叫“自由”?如果不同意,限制了人们的“自愿”选择还能叫“自由”吗?现代的自由主义者们将其称为‘形式逻辑上无解的悖论’ (秦晖先生:‘实践自由~再祭李慎之’) 。

在我看来,这事实上是自由主义者把否定奴隶主的权利和强迫奴隶个人自由混为一谈,‘人可以作他想作的,但不一定能得到他想得到的’,想当奴隶即应如是。在这里,存在的是社会对奴隶主(有余者)的强制,是对奴役他人的人的强制,并不是社会对自愿为奴者本人(不足者)的强制行为,而这正是社会政治哲学应该遵循的‘天之道’。

对于资本主义的两极分化,马克思认为来自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不对称的交易双方)的剩余价值的剥削,所以,他鲜明提出要‘剥夺剥夺者’,这看上去和老子所说的‘天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处。然而,在实践中以政治权力来‘剥夺剥夺者’,事实上类似中国传统的‘抑兼并’之策,导致政治上的权力不受限制,无法保障个人权利免受政治权力的侵害,也妨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在当前的社会,摆在面前的问题是如何以类似否定奴隶主权利的方式遵循‘天之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天之道,又如之何?老子曰‘道法自然’。是故,郭靖在背诵真经之时,听得周伯通的讲解,‘点点头,心想:“这道理说来很浅,只是我从未想到过” ’ 。

在阳光灿烂的桃花岛,黄蓉正面临她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却不知其时,郭靖早已中周伯通之计,‘反来复去的念诵经文多日,虽然资质太过迟钝,不明句中意义,却已自牢记心头’。是故,待欧阳克背诵一段而无法继续之时,郭靖接下来继续背诵经文,‘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当真是滚瓜烂熟,再没半点窒滞’ ,看着心爱的靖哥哥,蓉儿惊喜交加,真是天定良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