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

301辛酉西

302壬戌
303癸亥
304甲子

305乙丑
306丙寅
307丁卯
308戊辰
309己巳
310庚午
311辛未
312壬申
313癸酉
314甲戌
315乙亥

316丙子
317丁丑
318戊寅
319己卯



320庚辰
321辛巳
322壬午
323癸未
324甲申
325乙酉
326丙戌
327丁亥
328戊子
329己丑
330庚寅
331辛卯
332壬辰
333癸巳
334甲午
335乙未
336丙申
337丁酉
338戊戌
339己亥
340庚子
341辛丑
342壬寅
343癸卯
344甲辰
345乙巳
346丙午
347丁未
348戊申
349己酉
350庚戌
351辛亥
352壬子
353癸丑
354甲寅
355乙卯
356丙辰
357丁巳
358戊午
359己未
360庚申
361辛酉
362壬戌
363癸亥
364甲子
365乙丑
366丙寅
367丁卯
368戊辰
369己巳
370庚午
371辛未
372壬申
373癸酉
374甲戌
375乙亥
376丙子
377丁丑
378戊寅
379己卯
380庚辰
381辛巳
382壬午
383癸未
384甲申

西
385乙酉 西
386丙戌


387丁亥
388戊子
389己丑
390庚寅
391辛卯
392壬辰
393癸巳
394甲午
395乙未
396丙申
397丁酉

398戊戌
399己亥
400庚子 西
401辛丑
402壬寅
403癸卯
404甲辰
405乙巳
406丙午
407丁未
408戊申
409己酉
410庚戌
411辛亥
412壬子
413癸丑
414甲寅
415乙卯
416丙辰
417丁巳
418戊午
419己未
420庚申
421辛酉
422壬戌
423癸亥
424甲子
425乙丑
426丙寅
427丁卯
428戊辰
429己巳
430庚午
431辛未
432壬申
433癸酉
434甲戌
435乙亥
436丙子
437丁丑
438戊寅
439己卯
晋朝在中原地区的统治于四世纪初为东汉以来入居内地的各族所推翻。 317年镇守江东的琅邪王司马睿即晋王位于建康,次年称帝; 以建康在洛阳之东,史称东晋。 传于420年禅国于刘宋。 自西晋末到刘宋初,各族在中原和巴蜀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政权, 史称其中前后二赵、前后西三秦、前后南北四燕、前后南北西五凉 及成、夏为十六国,并用以泛指这一时期晋宋之外各国。

这一时期各个政权的疆域政区变化极为频繁。在淝水之战前一年即382年, 十六国中的前秦臻于极盛,《禹贡》九州有其七, 东晋的版图只限于淮水以南、汉水的下游、巴蜀盆地的长江以南。 前秦境内共有二十二州: 关中为司隶校尉及秦、南秦、河、凉州; 河淮间为豫、东豫、兖、南兖、青、徐、扬州; 河以北为雍、并、冀、幽、平州;汉中南阳为梁、洛、荆州; 巴蜀为益、宁州。辖有一百多郡。 东晋境内分为八州: 长江中下游为扬、江、荆三州,江北为徐、豫二州,珠江流域为广州, 越南北部为交州,云贵高原为宁州。辖有八十多郡。 又有兖、青、幽等侨州和若干侨郡侨寄在大江南北。

前秦的西境尽于敦煌、高昌,后二年(384)西域三十余国降附, 始置西域校尉于龟兹以领护葱岭以东、天山以南诸国。

其时前秦的东北是高句丽、契丹、库莫奚、夫余、挹娄、寇漫汗、乌洛侯、 地豆于等国族。北边鲜卑、柔然收入境内,境外为高车、契骨、匈奴等族。 西域校尉诸国的西北是乌孙国。青藏高原羌族有宝髻、孙波、象雄、女国、 白兰等国族,又有从辽东迁来的鲜卑吐谷浑部建国于黄河河曲一带。

淝水战后前秦分裂瓦解,延至394年为后秦所灭。东晋乘胜收复了一些失地。 指安帝义熙中刘裕北伐,六年(410)灭南燕,十三年(417)灭后秦, 晋土遂北以黄河与北魏为界,西有关中,置北徐州治彭城,北兖州治滑台城, 北青州治东阳城,司州治虎牢城,雍州治长安以统新得郡县, 这是东晋一代的极大版图。但同年刘裕还建康,次年关中即没于赫连夏。

十六国时竞相析置州郡,汉晋一州之地,往往分为四五,疆域虽局于一隅, 州名却兼采诸方。故刘汉地处河东而有雍州,前赵地处关中而有幽州, 北燕地处辽西而有青州冀州幽州,南燕之幽州在琅邪,夏之幽州在郭尔罗斯, 诸如此类的、名不符实现象很普遍。

西域诸国先后在前凉、前秦、后凉、西凉领护之下,前凉置西域长史于海头, 前秦置西域校尉于龟兹,后凉置西域大督护于高昌。

左图为十六国终始时间比较,下表为各国基本情况列表。

主要根据谭其骧主编《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1991年。

编号国名(新国名)种族姓氏据所 始年改号年终年终于何国
0东晋(汉)司马氏建康 317420刘宋
1前凉安定(汉)张氏姑臧 301376前秦
2成-汉巴氐李氏成都 303338347前赵
3汉-前赵匈奴刘氏离石,徙左同城、蒲子、平阳;长安(前赵) 304319329后赵
4后赵羯石氏襄国,迁邺(335) 319351冉魏
5前燕鲜卑慕容氏龙城,迁蓟(350),迁邺(357) 337370前秦
6前秦氐苻氏长安 351394后秦
7后秦羌姚氏长安 384417东晋
8后燕鲜卑慕容氏中山,迁龙城(394) 384407北燕
9西秦鲜卑乞伏氏 勇士,迁金城、苑川、南安 385431
10后凉氐吕氏姑臧 386403后秦
11北凉卢水胡沮渠氏 建康,迁张掖(398),迁姑臧(412) 397439北魏
12南凉鲜卑秃发氏广武,迁乐都、西平、姑臧 397414北凉
13南燕鲜卑慕容氏滑台,迁广固(399) 398410东晋
14西凉陇西(汉)李氏敦煌,迁酒泉(405) 400421北凉
15匈奴铁弗赫连氏高平,筑统万城(413),出陇上(427) 407431吐谷浑
16北燕长乐(汉)冯氏龙城(和龙) 410436北魏
*代(北魏)鲜卑拓跋氏 315376前秦
*北魏鲜卑拓跋氏平城 复国386534分裂
*冉魏(汉)冉氏 350352前燕
*西燕鲜卑慕容氏长子 384394后燕
*仇池(南秦)氐杨氏
*段部鲜卑段氏辽西 338前燕
*宇文部 344前燕
*翟魏丁零翟氏滑台 386391
*后蜀谯氏成都 405413

ALL RIGHTS RESERVED. (C)JI, Zhou, 1997.


[留言] [回到总年表] [回家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