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銘戒
 

●相傳周武王初即位,曾誠惶誠恐地書銘於物以自戒。几之銘曰:「安勿忘危,存勿忘亡。」鑒之銘曰:「見爾前,慮而後。」觴之銘曰:「樂極則悲,沈湎致非。」矛上銘曰:「造矛造矛,少間弗忍,終身之羞。」馬鞭上銘曰:「馬不可極,民不可劇。馬極則躓,民劇則敗。」以及屋內的門上、窗上、柱上、席的四周角,到處都書之以銘,借以自警。

 銘者,記載、鏤刻也。古往今來,凡注重修身進德、勵精圖志者,無不十分重視其銘的作用,因而那些內容充實、格調高雅、寓意精湛的各種銘文、銘句皆被人們用來鞭策意志、加強修養、裨益身心的發展。

 牆銘,曹雪芹曾將「富非所望不憂貧」之句用草書寫在屋內的牆上,表現了自甘淡泊的生活態度。

 尺銘,蒲松齡將其「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沈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對聯刻在鎮尺之上,激勵自己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的信心,被稱為尺銘。

 棺銘,中國近代文學家林琴南,自幼十分刻苦,勤奮好學,一生中創作了大量文學作品,還翻譯了一百七十多部外國文學著作。他曾在居室的牆上畫了一口棺材,旁邊寫道:「讀書則生,不則入棺。」這奇特的「棺銘」,就是林琴南用以激勵自己發憤苦學的座右銘。

 硯銘,陳毅曾請人在自己心愛的硯盒上鐫刻了這樣十七個字:「滿招損,謙受益,莫伸手,終日乾乾,自強不息。」陳毅的一生以其行誼風格為銘文留下了注腳。(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