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入歐洲的第一部中國劇作─趙氏孤兒
  

●在中國文學史上,元雜劇佔有不朽的地位。十八世紀起,它又閃耀在歐洲的文壇上,並給啟蒙時期的歐洲一定的影響。元代戲曲家紀君祥所著的《趙氏孤兒》就是這個時期傳入歐洲的第一個劇本。

 一七三四年二月,法國巴黎的《水星雜誌》首先發表了《趙氏孤兒》的片段譯文;第二年,全譯本就在巴黎出版的《中國通誌》中刊出,該書是由巴黎耶穌會的教士杜赫德編輯的,劇本的譯者馬若瑟是在中國居住多年的法國傳教士。

 一七三六年,《中國通誌》的刪節本在英國倫敦翻譯出版。五年後,著名出版家凱文又出版了它的全譯本。這兩個英譯本,都包括了馬若瑟譯的《趙氏孤兒》。

 《趙氏孤兒》傳入歐洲後,不但引起觀眾的廣泛注意,而且還引起批評家和劇作家的興趣。從十八世紀的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歐洲出現的改編本就有四、五種之多。最早的改編本是英國的赫謙特於一七四一年編撰的;最著名的改編本是法國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伏爾泰的《中國孤兒》。

 一七五五年伏爾泰的《中國孤兒》在巴黎正式演出。一七五九年,英國著名演員謀爾飛在伏爾泰劇本的基礎上加工整理,在倫敦演出,獲得成功。

 此後,《趙氏孤兒》流傳到歐洲的其他國家。德國偉大詩人歌德也曾以它作為題材,寫過詩作。

 伏爾泰曾經指出:《趙氏孤兒》是中國十四世紀的作品,若與法國或其他十四世紀的戲劇相比,不知高明了多少倍,簡直可以算是傑作。

 《趙氏孤兒》以它磅礡、高昂的正義精神和壯烈的悲劇美,感染和教育了古今中外的廣大觀眾,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寫下了珍貴的一頁。(何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