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野馬坡 中國文化遺址考察(五之一)
 

●一九八○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三臨卓(San Leandro)地區的恰勃特湖(Lake Chabot)的溢水道的重浚工程已挺進到了蒼涼的三臨卓灣的水邊斜坡,一輛正在此工作的推土機忽然鏟到了淺埋於地下的一些排列整齊的磚石。於是,一片被湮沒的文化層被揭示了出來。在一九八○年、一九八一年和一九九四年裡,這兒四次被發掘。考古人員從挖出的泥土中篩出了兩萬小塊被食棄的十多種動物的殘骨。其中豬骨的骨重為十六•六公斤,占出土骨總重量的百分之六十八。另有屬於二十四隻短毛貓的殘骨。

 此外還發現了玻璃的酒精鴉片燈、刻有漢字和中國式圖畫的煙管部件、煙碗、銅質的鴉片罐、中國圍棋的黑色和白色的琉璃棋子和二十枚中國清代硬幣等等。清幣中年代最遠者為「順治通寶」,最近者為「同治通寶」。出土的一些煙碗中有一只燒製有含水邊蘆葦叢、小船、明月等的中國風景畫,另一只煙碗上繪有中國式的虎、狗和寫有漢字。

野馬坡華工營遺址

 從實物推斷,這是一個十九世紀下半期來美國的華工們群居的小社區的遺址。這本是一塊無名坡地,於是此遺址在當地的阿拉米達縣(The County of Alameda)被註冊作「加州阿拉米達第四二三號有歷史意義的考古場地」,編號為「CA-Ala-423H」。由於此編號乏味而難記,又鑑於過去曾常有野馬在此斜坡奔馳,加州大學黑瓦德學院的一位華裔教授藺迪•馬克先生建議稱此地為野馬坡,得到人們的贊成。因此該遺址便被稱作野馬坡華工營遺址。

 人們始終沒有找到任何磚石居室的遺存。因此,研究者認為野馬坡的華人是居住在以自製的帳篷和樹枝、樹葉、草把等紮成的棚屋中的。野馬坡挖出的文物皆交給史密斯博物館保管。史密斯博物館是個小館,位於加州州立大學黑瓦德分校內西南角上的梅克爾久恩樓。該館收藏有關非洲、亞洲與美洲的人類發展學與人種史的文物。

 三臨卓一帶無金砂可淘,早期華人為何來此?歷史學家和史密斯博物館已給予了可靠的回答。隨著美國的西部大開發,西部的奧克蘭(Oakland)市擴展迅速。工農業與生活用水已日見不足。於是康切•科思達水業公司(The Contra Costa Water Company)決定在奧克蘭西部的三臨卓灣(San Leandro Creek)築堤攔水成庫,再將庫水導入奧克蘭及附近城鎮,並為之在此購下了約四千英畝的土地。水壩建築在夾河灣而立的兩個山頭之間。壩長五百英尺,壩底寬一千五百英尺,壩頂寬五百英尺。壩成後將形成一個九英里長,平均三英里寬的人工湖。這一工程於一八七四年二月開始,約六百名男子被雇用,其中五百名為外國人。中國人做大量的艱苦沈重的工作,如爆破、搬運、鋪設管道等等。白人做技術工作及管理,這一建設中的人工湖就是後來的恰勃特湖。(羽離子)


美國野馬坡 中國文化遺址考察(五之二)

●為保證人工湖中的水質純潔,公司雇用的中國人對此水庫及周邊裙區的山丘四周各地的植被作了幾個月的焚燒清除。接著,他們運走所有的焚留的林木枝葉。由於該地區的植物含油質很低,焚燒的作用實際上有限,於是華工不得不砍伐樹林,挖運庫區表層的腐植層土壤。此外,包括在岩層中開鑿三十英尺深、四十英尺頂寬、十英尺底寬,長八百英尺的通水道在內的從水庫導往城鎮的輸水工程及泄水工程和在各城鎮街道鋪設幾百英里長管道的工程都很浩大,工程條件之苛苦,難以名狀。由於工程曠日持久,大批華工在此勞苦了好多年。一些人更在此喪命或致殘。

 關於大批華工來此開築恰勃特湖的舊事,後人所寫許多重要的華工華僑史都沒有提到。只是在野馬坡遺址被發現後,才引起注意。美國專家對華人來到三臨卓建水庫的事實給予了肯定。然而,當時的水庫建設連帶的水管鋪設工程相當浩大,而野馬坡台地只能容納幾十人居住。那麼,更多的華工居住在哪兒?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如何?而且究竟是為了什麼,華人會居住在此遠離村鎮的地方?由於恰勃特公司早期的有關檔案已不存,我遂從當地圖書館和檔案館中尋找有關的背景資料並終於很有收穫。我找到了一些當年的史料並直譯如下以求忠實,早期華工在此悲慘的工作和生活的情況於是得以被揭示。

 一八八九年九月的《三臨卓紀事》的一則題為〈炳先生製造了大爆炸〉的報導稱:

 星期一晚上,大約十點鐘時,一道活躍的閃光顯現在恰勃特湖的方向。緊隨其後的是一聲巨大的轟響。這閃光和轟響就是因一場導致四名中國人死亡的爆炸而來。中國人的夜班隊伍正挖掘一條濠溝以入小灣。一名叫阿炳的中國人正挪出一只難以移動的爆破盒,當此盒被用刀挖出時爆炸了。當場炸死了阿炳及另一中國人。還有一批中國人被炸傷。一小時後,傷者中的兩位亦死去。隨後的法庭陪審團甚至退回了關於事故的文件而拒絕給予裁決。

 由於法庭不受理這樁事故案,因此,死傷的中國人就得不到任何賠償,以致連《三臨卓紀事》這樣較嚴肅的報紙,也宣稱是「炳製造了大爆炸」!

 華工的生命和工作沒有保障,老闆和監工對待他們就像對待奴隸一樣地沒有人性,以致有一次向來溫良恭讓的華工被迫要還擊奴役他們的老闆。《三臨卓紀事》一八八○年二月報導:「做尼羅河式挖掘的中國人,上週三想要揍他們的老闆,結果是他們中的五十個人被開除了。中國人繼續經過此地,星期四,我們的一些衣衫襤褸骯髒的無賴們,已經用石塊投擊了他們,而以此為樂了一番。」華工還未動手,卻被開除五十人。在這裡,華人沒有基本的尊嚴和權利可言。 (羽離子)


美國野馬坡 中國文化遺址考察(五之三)

●儘管華人遠離故鄉以自己的血肉之軀為美國的東西大鐵路、三臨卓水庫的建設作出了驚天動地的卓絕貢獻,但當時美國社會中的許多人幾乎無視這一切而對華人日生歧視。一八六九年五月橫貫美國的東西大鐵路通車之後不久,美國西岸的多處地方開始了排華風潮。由於華人來到三臨卓地區較晚,且正擔當著造福此一地區的供水工程施工的主體任務,所以排華風潮暫時還未及當地。華人還能不太困難地在附近的鄉村和小市鎮如三臨卓鎮、黑瓦德鎮等地租得居所。但自一八七六年起,西岸的排華運動愈演愈烈,不少城鎮的暴徒放火焚燒華人住宅,虐殺和驅逐華人,運動很快地影響了三臨卓地方,當地人表面上常常以中國人吸鴉片為理由來對華人加以攻擊。一八七九年十月的《三臨卓紀事》有記:

 去年春,華人傾擁入已滿是華人的三臨卓鎮,速度快過過去任何時候。華人的房屋已被擠滿住民至極限。屬於戴維•莫伊斯的最後一幢房子被租出去了。不像其他房屋,該房變成了鴉片和賭博窩。……從我們美麗的鎮上清除這地球上最令人討厭的禍害之一……痳瘋病般的鴉片窩,將是對三臨卓的佑福。如果這窩藪被允許存留,不知如何行動的話,人啊,請看這一偉大的摧毀和最終的景象;星期六夜間,即上月二十七日,石塊擊碎了這鴉片洞窟的門,致住民潰逃。不久之後,他們(指中國華工)返回並再次在此敗壞。於是再次遭已多至數人的磚塊襲擊。劃一的陣陣飛擊打去了一副窗框及玻璃,接著打壞了所有的東西;不止一名目光謙順的天朝人亦被飛磚擊中。這一次,鴉片吸食者們奔走四散,當夜也沒再回來。

 在此之前,一八七五年九月的《三臨卓紀事》的〈鴉片吸食者〉一文就已狂稱:「就馬來人與爪哇人的退讓脾性而言……一劑強量的鴉片就可導入暴躁狂怒的狀態,幾乎相當於瘋癲。通常的結果是相殘成癖,已被人稱作胡作非為了。換句話說,煙癮發作時,會帶著他的滿臉皺紋,刀刺他碰上的任何人。因此,沒有任何內疚地用槍射殺他,已成必要。就像我們對一條瘋狗所做的那樣。」此時,華工剛進入三臨卓及其比鄰地區從事建設不久,當地人的用水與交通還有賴於華人的奮鬥;所以這本地報紙暫未直指華人而用馬來人和爪哇人來指桑罵槐。我在調查當地舊文獻時,也未發現任何馬來人和爪哇人移居三臨卓地區的蛛絲馬跡。無論如何,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不辨青紅皂白,以對待鴉片吸食者為名而號召毫無內疚地大開殺戒,恐怕在人類歷史上罕有其匹。(羽離子)


美國野馬坡 中國文化遺址考察(五之四)

●排斥華人的真正原因是不少先一腳移民美國的白人們,怕比他們更肯吃苦又勤勞的華工威脅到他們的飯碗,那時美國各地的許多白人對此直言不諱。當時的文獻對他們的極端言行也多有記錄,反映了包括三臨卓在內的小小的灣區的白人們的典型思想的報導。一八七八年五月,距離三臨卓僅幾英里的小市鎮黑瓦德出版的《黑瓦德雜誌》,提醒社會「雇用白人的孩子們可是比中國人更好?白人孩子們也能做這搬運工作,就像中國人所做的那樣好和那樣廉價」。

 自排華高潮再起後,在西岸的灣東地區的華人就難有寧日了。一八七八年六月,《黑瓦德雜誌》的一篇題為〈中國人必須滾〉的文章稱:「減少華人的人口數,作用皆無。也未能指出一道簡便的醫方以緩解夢魘中的鄉邦,卻在本國年輕人的胸中滴輸著對扁桃眼的異教徒的並無基礎而又非法的仇恨。這已被對這令人討厭的種族的代表們的頻頻的攻擊所宣示。其一例事故在星期日發生。幾日之中,大批中國人已抵本鎮。青年們機不可失地搔擾了他們。星期天,一些年輕人以擲擊在主街和B街夾角附近的一對中國夫婦來取樂。一塊石頭精確地擊中了一側的一名中國男人,造成其重傷以致鮮血肆流。此傷者沿街追趕這幫年輕人中的一個,但被已召集而至的大群人阻止了。」這種襲擊華工的行為已難以遏止。第二年在黑瓦德,情況繼續惡化。「一幫夜間喧囂者極近距離地聚圍了在黑瓦德林蔭道的中國人住屋,圖謀用以門窗砸進石塊、磚頭的辦法而讓這屋子更加寒風四侵。他們做得非常成功,沒有讓這屋子留下一塊完整的玻璃。屋裡的中國人因怕被磚石砸傷或遭流彈射到而不敢出來。當然,包圍者完全得逞了;他們投擊這屋子,直至自身筋疲力竭。之後,他們沿街吼鬧,時不時地開上一槍。位於黑瓦德林蔭道與斡特金斯街夾角處,人已走空的中國人居屋也在隨後遭到了襲擊。各道門被扭扯而去,窗框被弄走,所有的可挪動的物品皆被(襲擊者)搬走。……當這一襲擊完成後,他們又向斡特金斯街進發,因打破了大窗子而更加快活。在這夥人一過橋後不久,在另外一邊,向橋附近的中國人住屋的有規律地轟擊就發生了。大約射擊了二十來次,大批人衝進了這幢建築物。」(羽離子)


美國野馬坡 中國文化遺址考察(五之五)
海外的中國勞工營

●不僅美國社會的白人勞工階層有著強烈的排斥華人的行動,美國警方也常常歧視華工。一八七九年十一月在三臨卓就發生過一個荒唐的故事。一位叫阿金的華人因想維護人行道的清潔而特意走到街邊的一塊田地裡將鞋底上從街上沾來的泥巴刮在田邊。卻被這塊地的主人威廉和他的孩子用石塊襲擊和推擠。在推擠中,地主威廉發現阿金身藏手槍而報警。阿金被以涉嫌粗魯地展示武器及對約翰•威廉的威脅性的姿態而被警察拘捕並被送上法庭。地主聲稱:「這名中國人侵入了我的土地,但要他離開時,他不但未離開,且拖曳徘徊並要射擊。」但法庭的調查證明,阿金只不過是到田邊去清除掉腳上從街上帶來的泥巴,以及阿金在被打後暗示他有把手槍,但沒有拔出來。事實上,阿金不懂英語,當時不知威廉說些什麼。在美國,佩槍是合法的,只是不正當地以槍威脅他人才是非法的。阿金確藏有一枝手槍,但阿金並未告訴地主他有槍。說阿金「暗示」有槍,這豈可成為罪名?因此,阿金被法官無罪開釋。但沒有阿金幸運的則難計其數了。

 在三臨卓地區發生的暴力排華事件層出不窮。最後,當三臨卓的水工程和在黑瓦德的路工程全面完成之後,大批華工不得不遠走天涯,許多人移向了美國內陸或東岸地區。以致在野馬坡中國文化層被發現之前,一般人早已忘掉了在這裡曾有大批華工用他們的血肉之軀開築了美麗的恰勃特湖,和為周圍的城鎮鋪設了道路和送達甘露清泉的無數根水管。

 如今,野馬坡出土的華人文物雖然已被史密斯博物館收藏,但關於三臨卓一帶的早期華人的生活還有許多不盡為人知的地方。該館對野馬坡文化層的說明是:這一地方(野馬坡)代表了一八七四年和一八七五年裡建設三臨卓水庫(恰勃特湖)的海外中國勞工營的遺存。但該館承認迄今為止沒有任何實物或文獻可證實所猜測的這一年代。事實上,華人在來到三臨卓地區的初期,可以容易地在附近的村莊、小鎮租到房屋的,只有在數年之後的大規模的暴力排華事件連續而猛烈地發生之後,華工才不得不如前所述,移居荒野,在極其簡陋的帳篷或廬舍中避難。所以與其稱這些華人的遺物是初來三臨卓的華工留下的,毋寧說是被三臨卓一帶的暴力所驅逐,而逃至荒野避難的華人所留下的為當。(羽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