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最愛讀書(上)
 

●日本友人犬養毅曾問孫中山先生:「我每次看望先生,談不到三句,先生就要講革命,先生於革命之外,還有沒有別的嗜好呢?」中山先生回答道:「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只有好讀書。」

 中山先生自幼就好讀書。據民國二十五年 (一九三六)出版的《逸經》記載,他十歲才開始上學,由於聰慧過人,勤力向學,老師所教之功課,一讀即識,而且日日依時上學,從不偷懶。其父達成公業農,全家均極儉樸。他於夜間讀書,如在月亮朗照之夜,即不許點燈,只可於月下看書。如在無月之夜,則可點油燈,但只許用燈草一條。中山先生幼時讀書好在晨起之後及就寢之前。其讀書習慣,不好高聲朗誦,只暗自低聲默唸。家中婦女每於夜間打牌為戲,總理一概不理不管,精神專注,自行靜坐用功。

 中山先生好讀書,博覽群書是特點。他在去國赴檀香山讀書時,利用課餘時間,閱讀了華盛頓、林肯等人的傳記。後回國先後在香港的拔萃書室、域多利書院就讀,除學好正課之外,有關政治、軍事、經濟、天文、地理、歷史的著作無不涉獵。據曾與總理在博濟同學的何允文醫生言,總理在博濟習醫時,宿舍中藏有自置之二十史全部。同學每嘲笑其迂腐及虛偽,以為其購置此書不事攻讀,只供陳設而已。一日,何允文抽其一本考問以內容,不料總理應對如流。何始驚奇欽佩,知其於學醫之外,胸懷大志。由於中山先生勤奮好學,識多見廣,同學們給他取了個雅號:「通天曉」。

 中山先生在業醫時代,購置英文醫學書報千百種,同業都向之借閱。生平尤好讀太平天國史及拿破崙戰史,凡英美人所著關於太平天國記載及古今人批評拿破崙戰略政績之文字,均搜羅靡遺,每與人談論洪秀全、楊秀清、石達開、李秀成、拿破崙諸人攻戰策略及行軍險要,口講指畫,如數家珍。

 中山先生投身革命後,屢遭滿清政府通緝,長期流亡國外,雖顛沛流離,環境險惡,而其好學如舊。倫敦蒙難後,他在英國住了一年。這一年中,他成了英國圖書館的常客。圖書館開門迎來的第一位讀者往往是他,最後一個離去的又是他。他去圖書館時,隨身所帶的,除了筆和筆記本外,還有麵包。到了吃飯時間,啃幾口麵包充饑,久讀疲倦了,就站起來走幾步,活動一下身體,再繼續閱讀。圖書館的管理人員,也為這位異國的好學者所感動,給予種種方便。

 中山先生的秘書黃昌谷先生回憶道:「孫先生一生總是手不釋卷,從前在旅途中,別的東西很少,但總得帶上關於革命方面的最新的出版物,一有空就仔細閱讀研究。」中山先生自己也說:「我一天不讀書,就不能夠生活。」(易俊傑)


孫中山最愛讀書(下)

●國民黨元老吳稚暉先生,昔為清末光緒舉人。他在《吳稚暉全集》裡記敘了結識孫中山先生的一件趣事。公元一九○一年,吳稚暉東渡日本。在東京,有人介紹他與孫中山先生相識。吳是科第出身,自視甚高,聞孫名聲,以為乃綠林豪傑耳,結識此等人,非所宜可,遂婉謝之。介紹人說:孫亦書生,博通古今,非淺可比。吳又以為不過劉秀、鄧禹之流,仍不欲往訪。事遂寢。公元一九○五年,吳寓英倫。一天,有人叩門,自薦曰:「孫文。」及與語,談吐俊逸,風致高雅,不覺一驚。吳回憶道:「我起初不滿意孫汶(文),就是因為他不是科第中人,不是經生文人,並且懷疑他不識字。到認識以後,才知道他手不釋卷。」孫乃戲曰:「吾亦讀書破萬卷也。」

 孫中山先生除喜博覽群書,亦酷愛購書藏書。公元一九○八年,中山先生去歐洲,在華僑中宣傳革命。到倫敦後錢用光了,連伙食費都難以支付,幾個留學生得知後,湊了四十英鎊送去,讓他改善伙食。幾天後,同學們去看他,只見他仍以麵包乾充飢,原來他把這些錢都買了書,如盧梭的《民約論》,以及富蘭克林的《自傳》等。在上海領導討袁護法鬥爭時,中山先生因手頭拮据,規定每天的生活費二元。一次,在衛士馬湘的一再勸說下,他帶了一點錢出門,準備購買一些生活必需品。途中經過一家書店時,中山先生彎了進去,選購了一捆線裝書,連回家的車費都沒有了。

 公元一九二一年底的一天,孫中山先生在報上看到一則消息:美籍律師佑尼干在滬逝世,由美領署代為拍賣其藏書。他馬上叫何世楨向美領署要來目錄,看後說:「很好,我要都買下來。」接著又讓何世楨出面去商購。這批書運回寓所後不到三個月,中山先生即離滬去了廣州。何世楨在為中山先生整理這批書時發現,在很多書上都可看到中山先生的批注。

 革命的緊張時刻,甚至在生死攸關的火線上,孫中山先生也不忘讀書。公元一九二二年六月,陳尚明叛變,炮轟大元帥府。中山先生撤離帥府時,叮囑衛士盡量多帶些書。在「永豐」艦上指揮平叛時,每當戰鬥間隙,中山先生便握卷在手。後離粵赴滬,下艦時,有四只皮箱來不及帶走,後請隨員去取。搬運時,艦上士兵一定要打開檢查才肯放行。隨員說:「這是大元帥的箱子。」士兵說:「我們是照章辦事。」隨員只得開箱,只見裡面裝的全是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手稿和書籍。(易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