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斤糧票換得一本齊白石年譜  

●我喜歡書是因為用書,最後由用書而變成為藏書。有時去圖書館借書不那麼方便,單位的資料室則常常由於經費問題日益萎縮,向朋友借書一則是情面不便,二則也無此習慣,剩下的只有買書一條路。買書的重心自然就放在了用書上。有時買來的書,翻而不值用或用而不值留的,便都統統送進了舊書店。這能留存下來的可「藏」之書就少之又少了。不過,日積月累,竟也不知不覺藏下了成萬冊書。

 能夠藏下來的書,或多或少總有那麼一份因緣。在早期藏下來的書中,有一本胡適、鄧廣銘、黎錦熙編的《齊白石年譜》,不太厚的一本十六開本,一九四九年三月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雖然是珂羅版,所收齊翁的作品繪畫卻印得實在精緻。那是一九七二年,我從「牛棚」裡出來長病賦閒在家,逛街覓書的舊習還在,但市面上除了《創業史》等之外,大部分文藝類書籍都在禁讀之列。一次偶爾在路邊上碰到一個賣書的,願意出售這本書,我不免喜出望外,但對方卻提出要糧票不要錢,開價五十斤。

在那個年代存五十斤糧票比掙十塊錢還難。由於這本書有了這段因緣,也就被緊緊地藏了起來,這大概也算是筆者藏書至今的絕唱。許多年後,自己也曾涉足過經濟史、文藝史論的研究工作,竟意外地知道了這本書的可貴。八十年代初,鄧廣銘先生在《關於〈齊白石年譜〉編寫及其他》一文中,詳細講述了編撰這本年譜的曲折和趣味,最令人噴飯的是,胡適在編寫中考證出齊白石相信算命先生說他七十五歲那年會「美中不足」的話,而「瞞天過海」將年齡從七十四歲一下瞞到七十七歲的真相。胡適遂引為生平快事,為此,商務印書館把書印出來後,他竟要了五十冊書而不收分文稿費。(暢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