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賣台、愛台」荒謬劇落幕


陳宜中/中研院社科所助研究員(台北市)

幾個月前,阿富汗境內的美軍地面部隊,抓到了一名在戰場上為敵方作戰的美國青年。這是一位拿起槍桿與美軍對幹的「叛國賊」,而絕大多數美國人當然不能認同他的行為。有趣的是,美國輿論界最關心的並不是他的行為對錯的問題,而最主要是:為什麼美國社會竟然會孕育出像他這樣的叛國者?在一九六○、七○年代,提著腦袋到第三世界國家搞「反美帝」武裝鬥爭的美國青年並不罕見,但時至今日,這類型的人物確實已經愈來愈少,所以也才會讓時下許多美國人感到大惑不解。

與前述的叛國行為相較,發生在二十多年前的林毅夫「叛逃」事件可以說是失色了許多、輕微了許多。但有趣的是,台灣輿論界最關心的似乎是林毅夫「叛逃」行為的對錯問題,彷彿這個問題仍有很大的爭論空間。不少人以非常嚴厲的口吻對林毅夫進行道德批判,彷彿罵得愈兇愈能夠凸顯出「我真的很愛台灣」。相形之下,很少人願意進一步追問:為什麼七0年代的台灣會出現像林毅夫這樣的叛逃者?林毅夫的叛逃,真的只是「個人行為」而已嗎?

在白色恐怖時代的台灣,抱著籃球游到對岸是一種十分特殊的叛亂方式,但「叛亂」本身則不是林毅夫的專利。當年的蔣家政權,在國際間廣被認為是一個右翼準法西斯政權,而在七0年代,以思想或行動對蔣家政權表示不滿的島內知識份子並不在少數。不少當年因叛亂罪入獄的異議份子,今日位居民進黨政府要津。林毅夫的大中華思想和統派言論,對老一輩的民進黨人來說,其實一點也不陌生。因為當年的統派與獨派,曾經「並肩叛亂」!

然而,歷史是不公平的。昔日叛亂的獨派,今日已獲得了平反,而昔日叛亂的統派與今日的統派,則被吐以「賣台」、「不愛台灣」、「中國豬」、「外省豬」之類的口水。在這次林毅夫事件中,昔日叛亂的統派沒有發出聲音,反倒是老被說「賣台」、「不愛台灣」的親民黨支持者生氣了。「你不是說我賣台、不愛台灣嗎?那你又怎麼能讓最賣台、最不愛台灣的林毅夫來去自如呢?你說我賣台、不愛台灣?那我就把林毅夫罵到臭頭,讓你知道我比你更愛台灣!」

當「愛台灣」被塑造成超級神主牌,理性公共辯論也變得愈來愈不可能。林毅夫事件所以演變成一齣「我們來比賽誰愛台灣」的鬧劇,實乃民進黨政府始料所未及。老是吐人「不愛台灣」口水的民進黨,這次終於也嘗到這種口水的滋味。

然而,林毅夫事件卻也再次凸顯出了「愛台灣」口水戰的荒謬之處。畢竟,像林毅夫如此「賣台」、如此「不愛台灣」的統派人士,在台灣真的還找得到第二個嗎?與林毅夫相較,我們真的能說他們賣台、不愛台灣嗎?

如果林毅夫事件能為台灣內部的「愛台灣」口水戰劃下休止符,那我們真的應該感謝他。在昔日叛亂的獨派早已獲得了平反後,昔日叛亂的統派也理應獲得平反,好讓大家都能以更開闊的心胸面對那段很不堪的歷史。而今日主張與大陸和解的統派人士,既沒有理由繼續背負「賣台」、「不愛台灣」的沉重罪名,也大可不必向民進黨反吐「你才不愛台灣」的口水。

【2002/06/04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