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碩專欄》渴望自由 何懷碩
鑽石婚的老人回答夫婦怎能數十年牽手偕老的答案都是「互相忍耐」。對人生的快
樂原則來說,長期的忍耐是痛苦的煎熬,無論如何不是人生理想的處境。


婚姻制度固然維持了過去安定有序的社會,但對人性的禁錮,製造了千古纏綿悱惻
的愛情悲劇,是不爭的事實。西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是至理名言。為什麼如此,
暫無法細說。以套上戒指定K身,用法律嚴定一對一彼此的權利與義務(包括房事的
義務)的婚姻制度,不論婚後愛情是否永固,大概有兩種心態,又各有兩種結果。
第一種是認命的心態:上焉者,雙方以道義、責任、互相依賴、互相容忍相處。不
高談理想,面對現實,以現實利害為前提,當然,愛情早已變質。這雖與美妙的憧憬
相去千里,但已可算是人間極其難得的婚姻關係。下焉者便是忍氣吞聲,放棄希望,
無可奈何做馴服的囚徒,度過一生。第二種是不認命的心態:上焉者勇於突破樊籬,
冒天下之大不韙,追求自由的愛情,不論成敗,甘願承受挫折與苦難。下焉者則互
相虐待,終日鬥毆,或外遇出軌,或嫖娼養漢,終於以離散幻滅收場。不論是哪一
種結果,都不是人人所渴望美好的愛情。


人生所渴望美好的愛情為什麼如此艱難,如此難以永遠維持不變呢?因為真正的愛
情是情與慾美滿結合的結果。慾望之無窮,感情之善變,乃人性之本質。這些特色
對人生可說有利有弊。感情與慾望自由奔放,多元豐富(不穩定,不專一,不饜足。)
使生命活躍,人生多姿多采,是一切創造性活動熱情與靈感之源,其弊則造成人生
的曲折坎坷。相反的一面,是感情與慾望的壓抑,恆守節制與專一,好處是安謐寧
靜,其弊是單調,是生命力的頹弛與倦怠。


婚姻制度與貞操觀念是針對人性的弊端,從法律與道德來設限,以強制限囿人的活
動。在過去尚難以完全奏效,而且產生了千古綿綿之恨,在現代更無法施展其權威。
近世人權提升,男女平權,每個人自主意識高漲,自立能力也大為提高,而性行為
不再單為生育,客觀環境、技術條件與醫藥器具也空前完備,過去的制度與觀念,
必然漸漸崩解。


但是不論愛慾如何自由,性如何解放,只要社會存在,人人生活在群體之中,道德
與法律永遠必需。愛慾的新道德必將逐步建立起來。一方面要突破過去對人性自由
的壓抑的那些教條,一方面要釋放本能,促進人性自由的舒張,使每個人能擁有更
多歡愉與幸福。


愛慾的新道德第一點必是打破愛情與婚姻建立在彼此互相專屬的基礎上的老規範。
每個人永遠是獨立自主的,有主宰、運用自己身體的權利。不論在什麼處境之中,
人不應是另一人專屬的「用具」;否定所謂「貞操」的意義。第二點,愛慾的享有
與滿足,以雙方情投意合,不應有任何附帶的、交換的條件為道德原則。相愛或結
婚,不論是為付託終身,為財富與地位,為飯票,為家族聯結,為子嗣一切帶有功利
目的的愛慾,都是「買賣」行為的變貌,與娼妓牛郎只是百步與五十步之差,皆為道
德之缺陷。第三,兩性關係,不論是任何方式,關係的合與分,不必對方同意,每
個人在自由意志下自主選擇的權利,應受到完全的保護與尊重。


很顯然,如此一來,原來的婚姻與家庭制度必備受衝擊。我想,新世紀的婚姻與家
庭必然有重大變革。人類可能選擇自由戀愛——自由結合與自由分手;一個個擁有
獨立自主人格的個體在自由的愛情的追求與愛慾的滿足中生活,將是社會主流的趨
勢,但也必容許多元模式共存。那些要尋求依賴,願意長期忍耐婚姻的束縛者仍然
可以男娶女嫁。但當自由戀愛的一對愛人打算生育後代,就必須結婚(法律要求必須
如此遵守),因為沒有人有剝奪新生命享有家庭與雙親的愛的權利。子女的養育有法
律保障,離婚不再須雙方同意。


世上永無完美的事物。新的兩性關係會不斷完善,將比過去更多滿足人性自由自主
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