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如何度過1950年危機(三之一)

●在歷史上有許多重大的演變看似突發事件,實際上在幕後早已由電訊情報作戰的勝負決定了結局。如在一九三○年代駐在東京的蘇聯著名大間諜沙奇(SORGE)探得了日本最高當局決決南進西太平洋而不再北上攻擊蘇聯的情報,使史達林得以抽調遠東精銳防衛部隊趕赴歐洲戰場參加莫斯科保衛戰,重挫了希特勒的攻勢,並反守為攻,扭轉了整個歐洲局勢。在四○年代珍珠港事件之後,美日決戰於中途島。美方以剩餘兵力迎戰日本龐大聯合艦隊。這一戰役,美國如失敗,日本可長驅直入直達美國西海岸。結果美國英勇作戰,以少勝多,大敗日本,成了太平洋戰局的轉折點。事實上,美方早已譯破了日本海軍密碼,洞悉其計,慎作布置,致獲大勝。又主持攻擊珍珠港之日本山本五十六大將之座機在南太平洋遭擊落喪命,也是美方破解密電所致。在五○年代初,美蘇對抗趨熱戰化。在遠東的棋局中,蘇聯關注的焦點為台灣海峽及朝鮮半島,尤以台海戰役如箭在弦上,一觸即發。但結果幾乎在一夜之間戰事爆發於朝鮮半島,而台海危機頓形消失,現狀維持至今。這其間也因反間情報戰之運用所致。現據當時主持人親述,略作報導,為歷史加一註腳。

 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在大陸一敗塗地後,百萬軍民撤守台灣。中共在北京成立新政權後,第一要務是準備於一九五○年進攻台灣,完成統一。於是調集重兵於海峽對岸,此之前交通系統也已超前完成。一九五○年二月間已有蘇聯空軍部隊進駐徐州、南京及上海。劉少奇、毛澤東相繼赴莫斯科,向史達林要求軍援。史達林滿口答應供給大量海軍裝備,台灣當時風聲鶴唳,危疑震撼。但延至一九五○年春,卻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史達林按兵不發。拖至六月間卻爆發了韓戰,中共被迫參戰,抗美援朝,大軍北調。接著美國下令第七艦隊進駐台海。從此物換星移,共軍渡海之機不再。治現代史者對那一九五○年關鍵時刻,史達林為何遲遲不決,自食其言,每每深感困惑不解,其中實有段有關與蘇聯情報作戰獲勝之秘情,使台灣度過了這絕大危機。(黃惟峰)


台灣如何度過1950年危機(三之二)

●按國府遷台後,痛定思痛,深知在大陸軍事之失敗,主要在於中共地下工作之厲害。共諜潛伏政府各機構,有的長達數十年之久。有如白蟻之蛀蝕大廈,表面無損,內部已腐爛一空,一推即倒。有上層作戰計畫尚未到達國軍前線指揮官而共方即已先知,國軍有如瞎子打仗,焉有不敗之理。長江江陰要塞之失陷,使「百萬雄師過大江」,快速底定京滬地區,便是一明證(見《傳記文學》五十六卷四期廿七頁)。所以國府遷台後嚴格實行出入境管理,厲行防諜保密,「抓匪諜」行動更是令人心驚膽戰。而共方則千方百計運用關係,全力滲透探取情報,設立秘密電台,鼓動社會不安,無所不用其極。但台灣四面環海,進出島內不易,情報必須依賴地下電台傳遞,所以當時台灣緊抓電訊偵查,尤在五十年代曾屢屢破獲共方秘密電台。

 當時在台灣主持密碼破譯及偵查地下電台者為魏大銘將軍。魏氏任事縝密果敢,在抗戰期間建立軍統局無線電通訊系統,對大後方安全、鏟除漢奸、預報日機空襲等等都曾作出鉅大貢獻。赴台後更是埋頭苦幹,全心全力於保衛台灣之安全。由於工作效率優良,曾為老總統數次評為最傑出之單位。

 一九五○年二月間,魏氏單位從電訊監察上查知在台北廈門街一三三巷九號附近有一電波頗強力的秘密電台。他們在人力缺乏,設備簡陋條件下,日夜埋首偵查,終於以電訊測向交集點下,鎖定二、三戶日式住屋為目標,但不欲打草驚蛇,所以藉分區停電、查戶口、修理水電、防空演習等理由進去查看,但看不出任何可疑之處。最後魏將軍親自上場,認為其中一戶最可疑。該戶人家為一對年輕夫婦,男名汪聲和,似乎為一極正常之小家庭。偵查人員從天花板、牆壁、地板,一一細查竟看不出一點可疑之處。他們以為弄錯了地方,只好客氣地道歉退出。工作人員一一走出大門時,魏氏再回頭掃視一遍,突然發覺小客廳中一小圓桌的柱腳特別粗大,與一般家具不成比例。當即命打開,裡面赫然是套強力收發報機。汪氏對魏氏早已久聞大名,知是電訊專家。面對老行家,知道所有隱瞞、作假等企圖都是沒用的,也就老老實實全部招來,並供出潛台共諜李明。(黃惟峰)



台灣如何度過1950年危機(三之三)

●原來汪聲和是直接受命於蘇聯海參威第三國際。一九四九年他奉命先赴香港,會合女同志裴俊,結成工作夫妻,假民航局人員撤台之便,混進台灣,建立了秘密電台,直接向海參威和赤塔通報,甚至與大陸的中共都沒有聯繫。在那時期,第三國際類似全世界共黨的總指揮部,它匯集各方情報,直接供給莫斯科中心。而史達林對美國在遠東的軍事力量疑懼極深,深恐與美國直接衝突,引起大戰,所以任何有關台灣的情報都極具價值,尤其有關美軍在台之真真假假,更是迫切需要知道。這一電台被破獲,將使第三國際頓時失去了幾乎唯一的台灣情報直接來源。當時台灣保安司令部喜出望外,擬即時披露全案,以耀功績。但為魏氏急急阻止,對外一字不露,另有緊深入一層的打算。

 魏大銘和汪氏細細長談後,汪氏對這老行家已心悅誠服,表示願意全力合作,一切聽命魏氏。魏氏便命他繼續和海參威方面保持通訊,維持原狀。因為使用收發機各人有各人的特殊手法,如調換他人,易為對方覺察,所以在魏氏安排下,海參威方面絲毫不疑,繼續不斷來電打聽台灣虛實及美方軍援台灣之真假,而魏氏也一再供應假情報使蘇聯愈發疑懼不已。其中精彩有趣者有如下例:

 來電問:「台灣有沒有噴射機?」

 回:「台北上空時有沒有螺旋槳的飛機,飛行極快。」(按:一九五○年代初噴射機尚為極稀有之物,大多數人根本未見過。)

 來電問:「台灣有沒有看到美國軍隊?」

 回:「台北熱鬧街頭時常有黃頭髮,穿花襯衫的外國人出現,疑是美國人。」

 從這些問題中可清楚看出蘇聯當時對捲入台海戰爭與美衝突疑懼之深,而魏氏抓住這個機會全力灌輸蘇方美軍實已在台之印象。這樣保持通訊達六個月之久,真真假假,使史達林愈是疑懼不定,按兵不發。直到後來九月間,中華民國決定在聯合國提出控蘇案,乃將此諜台事件予以公開以為佐證。海參威方面才發覺受到愚弄。此時渡海時機已失,接著韓戰爆發,由於美軍參與,北韓自優勢變為劣勢。毛澤東決定「抗美援朝」參與韓戰,福建沿岸大軍匆匆北調,台灣得一喘息機會。從此歷史演變曲線遽然轉向。

 孫子兵法有述,知彼知己,百戰百勝。如魏氏所為,不僅「知」而已,更以情報作武器。兵不血刃,瓦解壓境之百萬大軍,轉危為安。魏大銘將軍九七年在台逝世後,有稍知內情者對魏氏之貢獻每每懷念不已。魏氏留有遺著「無形戰爭」。以上所述,有從該著節錄者,筆者亦曾目睹該事件之經過。(黃惟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