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早的中文報紙  

●美國最早的中文報紙出現在加州舊金山。不但是第一份中文報紙,實際上最早的三份中文報紙都是在加州創辦的。兩份在舊金山,一份在首府沙加緬度。它們不但是美國最早的中文報紙,而且是北美乃至西半球最早的中文報紙。這些報紙都沒有保存下來,我們只能從英文記載中了解一些概況。

 第一份中文報紙名叫「Golden Hill News」(註1),中文名字可能叫「金山新聞」。它於一八五四年四月二十七日在舊金山創刊發行(註2),平板印刷,一個星期出一次 。三位發行人的名字分別是Howard、Hudson和傅科(音譯Kuhl, F)。前兩人看來是美國人,傅科則是中國人。美國人可能做一些報紙發行技術方面的工作。「金山新聞」沒有多久就停刊了,停刊日期不詳。在最早的三份中文報紙中,「金山新聞」是政治性最強的。

 一般公認並有確切記載的是一八四八年二月二日,一艘名叫「Eagle」(鷹號)的雙桅帆船把兩名中國男子和一名中國女子帶到舊金山(註3)。此後中國移民就迅速增加,一八五四年時,中國移民達到四萬五千人,絕大部份住在北加州,初步具備了報紙生存的環境。

 第二份中文報紙也是在舊金山辦的,名叫「Oriental」,中文的意思是「東方人」或「東方」。它的中文名字不詳,僅可確定是四個漢字(註4)。它於一八五五年一月四日創刊,報紙的發行人名叫William Speer,是一位基督教長老會牧師,在中國傳過教,會一點中文。他的助手李凱(音譯Lee Kai)是中國人,當編輯。報紙的內容以傳播宗教為主,每周出版三期,其中一期裡有一頁英文。報紙的尺寸是二十一英寸乘以二十七英寸。報紙於一八五七年初停辦,可能是在二月份。它發行了兩年多一點,是三份中文報紙中存活時間最長的。

 第三份中文報紙是一八五六年十二月在沙加緬度發行的,一八五八年十一月停刊。它的英文名字是「The Chinese News」,中文名字可能是「華人新聞」。報紙的發行人名叫岑同蘊(音譯Ze Too Yune),筆名宏泰(音譯Hung Tai)。他是一位非常聰明而學識豐富的人。一個叫楊海山(音譯Young Hyson)的人常在報上寫一些政治方面的文章,岑同蘊則提一些建議,做些修改。這份報紙發行了不到兩年,開始是日刊,後來一個星期出三次。再後來變成不定期,有時一個星期出一次,有時一個月出一次。最後停刊了。這反應了辦報的艱辛。報紙的發行量約為二百份,賣二十五分錢一個星期。這個價錢是相當貴的,當時一個華工的月工資是十元到十五元。那時沙加緬度共有二十五種報紙,「華人新聞」是唯一的一家外文報紙。後來的美國史學家感到有點奇怪,因為沙加緬度德國和法國移民人數不少,卻沒有德文和法文報紙,中文報紙反而成了唯一一家外文報紙。

 早期華人移民遠隔重洋,在異國他鄉中文報紙很可能是許多人所能接觸到的唯一中文讀物。這些報紙不僅僅傳播新聞,而且發揮政治引導作用。第一份中文報紙的英文發刊辭很幸運地保留下來,它被轉載在後來的一份英文報紙上。發刊辭應該有中文版本,並且很可能是文言文。因為中文原文已不可得,我們把英文發刊辭轉譯如下:(註5)

 在開辦中文報紙「金山新聞」之際,我們要明示辦報的幾點原因。在這個國家裡,在這個州,每一個族群,每一個利益團體,都有報紙作為代表。每一份報紙都是環境的需要,有專門的任務去擔當。所有的理念和信仰都有專門的報紙,奇怪的是中國人沒有。沒有是最糟糕的事,因為州裡的普通報紙對你的存在不是採取中立的態度,而實際上是向你宣戰,你卻無法防衛。我們認為,現在是中華民族巨大和長遠利益的醞釀期,我們處在一場鬥爭的前夜,這場鬥爭決定了你的禍福(如果有適當而系統的引導,中國人表現了即將從長夢中覺醒,適應文明時代)。我們的信念是,必須結束滿足心態,有爭取平等的思想和為自己的群體謀福利的意識。

 用中國人的話說是「反應」。你離開了你的國家,追求更好的生活。你卻發現這裡的社會制度損害了你的真正幸福。讓這種制度永久化是聰明的做法嗎?你來這裡是為了比在家鄉生活得更好,為了這一目的,每一個中國人難道不應該融合進新社會,學習新社會的習慣和習俗嗎?可以確切地說,儘快拋棄所有舊習慣和不聞不問的態度是你的利益所在。

 實現以上的目標就是本報的宗旨。如果以後盎格魯撒克遜人憎恨你,過錯就在於你自己。本報將作為一個中間者,站在你和社會的誤解與不公正之間。本報致力於向所有人表明,晚來的中國人是上帝的造物,可以融合到廣泛的社會中去。對於華人來說,本報是希望之兆。它的方法是教育,目的是完成和平轉變,從孤立轉到群體合作。本報的終極目標是達到人類博愛。

 這是一篇振聾發瞶的戰鬥號角。文章認識到美國社會的平等是爭取來的,不是別人贈與的。在這個社會裡一定要發出聲音,保衛自己的權力,要有群體意識,融入主流社會,採用新社會的習俗習慣。這些思想是非常先進的。令人驚訝的是,將近一百五十年後的今天,美國許多中文報紙所極力提倡的也正是這些思想。

 從另一個角度講,辦報人也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的先知先覺。他們公開承認並學習西方文明的思想,走在了國內先進思想家的前面。一八四○年鴉片戰爭後,以林則徐為代表的先進人物也只是承認西方船堅砲利,對西方制度仍然排斥。一八九四年甲午戰爭,中國敗給日本,康有為、梁起超推動變法維新。他們所展示出來的較全面向西方學習的思想,比這篇文章晚了四十多年。這與辦報人直接生活在美國是有直接關係的。

註釋

 (註1)英文記載的報名中HILL一詞拼寫有差別,有的拼作HILL,有的拼作HILLS,有的拼作HILLS'。

 (註2)創刊時間有兩種說法,另一種說法是,一八五四年四月二十八日創刊,相差一天。

 (註3)美國史學界普遍認為這是最早來美的中國人,因為有文字紀錄可查。

 可以確切地說,在這之前就有中國人到了美國。中國第一個官派留學生容閎是一九四七年到達美國的。

 (註4)這四個字的發音是「TUNG-NGAIE SAN-LUK」,可能根據廣東某地方言發音拼寫。這是教會報紙,有可能是叫「東人聖路」。此處存疑。

 (註5)見「PONY EXPRESS COURIER」雜誌一九三六年一月號第十五頁。(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