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力學習中心】
•多一分體諒,化解員工「情結」


文/彭懷真

「情結」兩字在台灣已被廣泛地解釋各種社會現象。例如 :每到選舉,「
省籍情結」的話題就常被提出;街上身穿時髦的辣妹,時時可見深厚的「
哈日情結」;討厭某個上司,就可能透過一連串討厭的動物名稱(例如:豬
頭 )來形容上司─「動物情結」……。但到底什麼是「情結」?如何了解
自己的「情結」心理,又如何能協助其他人化解情結所造成的影響呢?

• 由情緒主導的生活

從心理層面,「情結」(Complex)一字是由精神醫學大師榮格(Carl
Gustav Jung)所提出,指受到壓抑但彼此密切相關的情緒、意象和記憶的
集合,由潛意識意念和情感組成的潛意識系統。是一個獨立的次人格(
subpersonality)系統,有相當的自主性,可以輕易地干擾自我的作用或
阻礙自我的功能。

與其說某人有某種情結,不如說:「某個情結佔有了他,或控制了他的生
活。」例如台灣非常多的人有「成就情結」,腦子裡不停地想到成就,工
作中非常重視成就,心中最擔憂的是「沒有成就」,甚至把每一件事都當
作是與成就有關的。

「情結」的缺點是促使一個人形成偏於某一端的人格,生命的重心由「情
結」所左右,自己不再有主導性,彷彿只是該情結的傀儡,一切思考和生
活動作,都繞著那個情結打轉。

很多人都是「情結」的俘虜,當人的內心持續遵循某種情結後,要加以化
解是十分不容易的。首先需「分析整理」,先想一想自己所作所為是否常
與某一個情結都關連到一起,這些情結如自卑情結、朋友情結、敵人情結
、權力情結、金錢情結、自我中心情結等。其次是「努力提升」,將潛意
識的情結提升至意識的層次,一個人對意識通常較能控制,較能主導,比
較會改變錯誤的意識。第三是「降低比重」,減少某一種情結在生活中的
份量,避免以太多時間和精力去從事單一情結的活動,逐步減弱情結的強
度。第四是「統合與平衡」,將情結納入全人的生活安排之中,以更豐富
多元的活動,避免自己生活在情結的枷鎖中。

• 商品結叢的俘虜並不少

做為輔導者或主管,我們也應該去了解其他人心中的「情結」,分析情結
對其生活與工作的影響,一方面能對其有多一分的體諒、多一些的了解,
或許還能有一點同情。當然,不需要主動去拆穿其情結,更不宜否定其情
結。畢竟對方也有過去,其行為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這些都不是當事
人能控制或輕易改變的。

沒有幾個人願意將潛意識的世界向人揭露,或任由他人窺視剖析,既然是
「潛意識」,就不足以外人道。刻意攻進潛意識,等於是攻進其心理上的
傷口,會產生相當的破壞性。

從社會的層面, Complex一詞也可以譯為「結叢」,是指以某一文化特質
為核心,將許多物品、思想與活動都關連在一起。例如近來全球流行的「
凱蒂貓結叢」和「皮卡丘結叢」,都包含了許多種商品,甚至因而有了相
關的價值、態度與意識型態。

資本主義經濟活動的特色就是把產品「商品化」,商人總是將強勢的商品
做為訴求的重心,努力去包裝,使之成為「結叢」,以刺激人們持續、重
複且多元地購買。像是棒球結叢、 NBA結叢、耶誕結叢等,各自都是數以
億計的商機,各自培養成千上萬的「迷」。「結叢迷」的生活重心總是繞
著相關產品和話題打轉,無數的追隨者像是參與宗教活動一般地狂熱支持
,還可能感染勸說其他人也一同做結叢迷。

多數人都有自己的興趣,但是,當興趣成為結叢,而一個人對某一種結叢
篤信不疑時,勢必產生對工作、家庭、友誼等的排擠。若像崇拜宗教般地
積極,並主動說服同事一起參與時,就可能對組織運作或辦公室人際關係
產生影響,有時也會形成管理上的問題。例如把辦公地點變成結叢產品的
展示場所,不認真公事卻只認真於結叢產品的蒐集,排斥對結叢產品沒有
好印象的同事,結成派系專門研究結叢等。

• 由主管提醒宣示組織立場

表面上看,人各有志,人也各有興趣及關注焦點,但是既然在組織中有正
式職位,就應考量群體的和諧,更應以達成組織中的任務為生活中最優先
的安排。如果某些成員在這些方面馬馬虎虎,是可以考慮施加一些壓力,
或由主管提醒,或由同事暗示,或張貼公告宣示組織的立場。若是太嚴重
,明顯干擾其生活運作,則應建議去看看輔導諮商或精神醫療人員。

不論是「情結」或「結叢」,都不容易處理, Complex一詞原本就有錯綜
複雜的意思,對主管和輔導者來說,要處理 Complex,是不簡單但很有趣
味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