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見] 的音樂家聯想 <> --by TinTin

SIMON RATTLE



    [富士見]里出現的角色有時會讓我想到一些當今活躍于音樂

舞台上的某些影子.

    今年是公元2000年, 在25年前, 一位于瑰麗氣質中溢出自信

的陽剛少年, 頂著一頭蓬鬆卷發, 雙目如冷箭般地掠過他面前的

樂隊. 手慢慢地抬了起來, 剛剛還籠罩著整個臉龐的朦朧之色, 

此刻已一掃而空, 換來的是堅定的眼神與清晰的指示. 恍惚中的

鼓聲越發明亮, 似乎暗藏著某種暗涌的啟示------那一場無可避

免的宣戰終於拉開了戰幕.......樂音劈波砍浪地向前發展著, 

奔騰著......對了, 就是這樣, 這里再多一點..........有一種

人, 出于天性, 只能站在最前線, 否則生命于他而言是毫無價值

的. 台上的那位無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如韻律般擺動的身軀隨

著音樂的發展而變化, 他手上的指揮棒以一種無可抵抗的魔力一

直把音樂推向萬劫不復的地獄之門........"噹"的一聲巨響, 引

出整個音樂的高潮, 這種震撼, 到底是來自地獄的哀號, 還是凱

旋的歡呼呢? 我也不知道, 唯一真實的只有那種煉獄般的過程.


    這位擁有囁人魅力, 氣韻萬千的指揮者是SIMON RATTLE, 他

面前的樂隊是BERLINER PHILHARMONIKER, 這位初出茅廬的指揮者

是那樣的神, 竟把樂團那群至少比他年長一輩,  並且傲慢自大的

音樂家們鎮住了, 以完全領導者的身份把馬勒的[第六]帶到那種

程度.... 那次的合作, 使他被稱為柏林愛樂有史以來最為成功的

首演客席指揮. 這位"21世紀的希望之星", KARAJAN在世時, 就曾

不止一次地對他表現過高度的贊賞和熱切的期望,以至于KARAJAN

離開后, 樂團中年輕一代演奏者堅持要他來掌沱(可惜後來以"太

年輕"為由被否決了.)  那一年, SIMON RATTLE剛滿20歲.


    當然, RATTLE並不太在意這個令所有指揮者為之傾慕的職位, 

在他心目中, 伯明翰市立交響樂團始終是他最為理想的歸宿.伯明

翰市立交響樂團創建于1920年, 是英國一個歷史悠久的著名樂團. 

前任指揮, 1969年上任的法國著名指揮家弗雷莫在位十年間,曾把

這個樂團帶到嶄新的領域, 可是也由於他過於法國化的訓練 (甚

至在演出曲目上的挑選也不例外), 使得這個英國傳統的樂團逐漸

喪失了自己原有的民族風格. 兩者間的矛盾日趨尖銳化, 以至當

弗雷莫拂袖而去時, 伯明翰市立交響樂團頓時失去支柱, 變成一

盤散沙. 就在這時, 年僅24歲的RATTLE被選中推上指揮台. 在當

時還像一個大孩子的RATTLE, 竟然憑借著自己的過人天賦, 在很

短的時間里便使這個樂團的整體水平得到了奇蹟般的恢復, 並且

通過他的大膽而有效的實踐, 逐步在樂團中建立起了以他自己獨

特風格為特點的整體演奏風格, 這種大刀闊斧的領導天才和指揮

能力, 無不使所有的人對他既刮目相看又欽佩倍至. 從此以後, 

RATTLE便使這個樂團實實在在地變成了他掌握之中的藝術領地, 

正因為如此, 從1979年開始一直到現在, RATTLE始終是這個樂團

的音樂指導與常任指揮.


    正如富士見之于桐之院圭, SIMON RATTLE與伯明翰市立交響

樂團也是一體的. SIMON曾經說過:" 無論我去到哪裡, 當我有新

的音樂理念想實踐時, 我一定會回到這個樂團來..... 伯明翰的

演奏家們是如此的情真意切, 他們從來不會因為一首曲子練習了

上百次而拒絕再練, 那種對音樂無限追求的熾熱情懷, 只有他們

才明白我想要些什麼! "


    圭第一次指揮M響也是馬勒的[第六], 那一年圭也是差不多年

紀吧!? 是巧合還是隱喻呢? 我想只有秋月老師才會知道.


         ***********************************


    有消息傳來, 今年45歲的SIMON RATTLE將于2002年正式入主

柏林愛樂為其首席指揮. 哈, 這位來自英國----- 一個曾經被德

國人譏為"最沒有音樂的國度"的指揮者, 將會以怎樣的能力帶領

這支令德國人引以為傲的樂團呢?  借用大提琴飯田弘的話 ------

自此以后, 在這邁入21世紀的音樂史上, 一個天才音樂家, 終於

進入了與這佈滿苦斗與光榮的音樂人生更為相稱的舞台, 看他能

完成那種崇高的理想到什麼地步.........是什麼也沒完成就殞落

消失呢?.......還是超越一切飛往遼闊的彼岸呢? ------------ 

真是令人期待喔!


*注: 大家一定要聽他的馬勒, 和伯明翰市立交響樂團的合作是非

常有水平的. 就在1999年, 他和柏林愛樂合作了馬勒的[第十],那

是非常有說服力的一個版本, 盡管[第十]的詮譯各有不同,我說的

是真正的意見分歧. 因為馬勒在寫出了[第十]的開頭就撒手人寰, 

究竟有什麼證據証明他終究會走向勛伯格呢? 我想也沒有. 馬勒

處身于20世紀, 也正如他處身于19世紀一樣. 他的任務並不是要

去開創一個新的音樂世紀, 而是為原來的交響樂世紀划上一個完

美的句號. 盡管他當時還不太意識到這一點. 


馬勒是一位我非常深愛的作曲家, 他一生對死亡的恐懼使得他的

作品永遠帶有陰暗的神祕色彩: 自童年起便相繼夭折的兄弟姐妹

使他確信自己的存在是一種罪過; 他的一個姐妹在臨死前還在玩

耍的情境是如此深刻地印在他的腦海中, 小女兒的死亡終於使他

筋疲力盡, 心力交碎. 地獄與天堂的幻想之于他是再熟悉不過了

------ 他是確信他的至親們一定在天堂的某個角落繼續遊戲著

的. 他一邊瞳憬著那樣一個世界, 一邊擺脫不了由此種幻想而產

生的死亡的恐懼. 這種對死亡的奇特感應全然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是的, 就某種程度上, 馬勒並不是什麼所謂高境界的偉人, 他只

是一個無時無刻不在關心自己心臟的庸俗的凡人, 甚至是比凡人

還不如------凡人也不會老是擔心自己的心臟到底什麼時候會停

頓吧? 一個根本不會抗爭的人, 他之所以痛苦是因為他把死亡看

成為一種冥冥中的預言------而預言是一定會兌現的, 對於這一

點馬勒從來沒有懷疑過. 然而, 他的交響曲是非同凡響的, 在我

認為, 他的作品是交響曲中美的典範. 當然, 我是不會把他與貝

多芬比較的, 你怎麼可能期望馬勒像貝多芬一樣強悍呢? 正如貝

多芬永遠不屑軟弱的靈魂! 這就是為什麼貝多芬是聖人, 而馬勒

是凡人. 但是, 那首被世人稱為"情書"的柔板(自[第五]), 那種

純粹的美, 又使多少人的心靈為之震撼呢?............ 

              < [富士見] 的音樂家聯想之二∼RADU  LUPU >

 

[最新消息][富士見簡介][作品大集合][主角介紹][翻譯區][同好創作區]

[古典音樂區][Gallery][網站連連看][店途指引][幕後黑手][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