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醬製作方法

豆瓣醬是由各種微生物相互作用,產生複雜生化反應,而釀造出來的一種發酵調味品,它是以大豆(有些地區以蠶蟲代替大豆)和麵粉為主要生產原料,同時,又根據消費者的習慣不同,在生產豆瓣醬中配製了香油、豆油、味素、辣椒等輔料,而增加了豆瓣醬的花色品種。

原料配方:  

大豆100千克 麵粉4.3千克 海鹽24.325.7千克 種曲0.290.43千克

工藝流程 大豆→篩選→清洗→浸泡→攪拌→撈出懸浮物→蒸煮→出鍋→冷卻→拌入麵粉→接種→入曲床→制曲→翻曲(三次)→成曲→入發酵池→成品醬

製作方法:

1、   原料的選擇:選擇東北大豆,要乾燥,比重大而無霉爛變質、無蟲害、泥砂、雜質少;顆粒均勻、種皮薄而有光澤,蛋白質含量高。麵粉用標準粉,標準粉在多濕而高溫的季節,往往容易變質。變質的麵粉在分解中,會產生一種不好的氣味,糖類發酵後,就會常有酸性,使其失去彈性及粘性,嚴重時還會發生蟲害,影響豆瓣醬的質量。因此,原料在貯存期間必須注意保管。

2、   大豆蒸煮:原料蒸煮的目的是破壞大豆內部分子結構的程序,使蛋白質適度變性,易於水解。同時,使部分碳水化合物水解為糖和糊精,為適應米曲霉正常生長繁殖創造條件。大豆蒸熟的程度是以全部均勻熟透,保持整粒不爛為標準,其顏色應為深褐色。如果大豆蒸煮的不完全熟透,豆粒中有硬心,在制曲過程中就會影響到菌絲的深入繁殖,減少了米曲霉繁殖的總面積,相應地也就減少了酶的分泌量,在發酵過程中就會阻礙了酶類的分解與合成。如果大豆蒸煮的過於潰爛,則制曲困難,雜菌極易叢生,使制曲失敗。

3、   麵粉處理:直接採用生麵粉拌熟豆生產豆瓣醬。

4、   通風制曲:制曲的目的是通過米曲霉在曲料上的生產繁殖,取得豆瓣醬在釀造中所需要的各種酶。其中,特別是蛋白酶和澱粉更為重要,因為沒有良好的成曲,就不會釀造出優質的豆瓣醬。因此,科學地推廣低溫制曲,注意溫度與濕度的控制,製成優良的成曲,便是釀造豆瓣醬的基礎。使用的種曲應該是具有新鮮的孢子,發芽率應在90%以上為宜。曲料入池後要做到四個均勻,即:大豆和麵粉拌和均勻,使其營養成分一致;接種均勻,保證米曲霉在曲料上正常地發芽生長;曲料入池疏鬆均勻,在制曲中使米曲霉能夠獲得適宜的空氣、溫度及濕度;料層厚薄均勻,這樣可以縮短濕差,便於管理。

5、   發酵:發酵的目的是使黴菌、細菌、酵母菌等微生物共同作用,形成豆瓣醬中所含的營養成分。蛋白質的分解是依靠微生物的蛋白酶的催化作用水解生成氨基酸等。這是豆醬醅鮮味的主要來源及部分色素的生成基礎。曲料中的麵粉在米曲霉分泌的澱粉的作用下轉化為糖類。糖分的一部分在豆瓣醬中保持了風味,另一部分被酵母菌用來進行酒精發酵,還有一部分由各種細菌發酵為有機酸,作為豆瓣醬中色、香、味的基礎。在生產中採用開始式的制曲與發酵,所以,空氣的酵母菌很容易落入而繁殖,從而進行酒精發酵。在生產中適當地採用中、低溫型發酵,酵母菌就能夠將糖分解為酒精和二氧化碳,所生成的酒精,一部分被氧化成有機酸類,另一部分揮發散失,再一部分與氨基酸及有機酸等合成為酯,還有微量殘留在醬醅是嶁豆瓣醬增添了特有的香氣,適量的有機酸存在於豆瓣醬中,是增加其風味的有效成分,但含量如果過多就會使豆瓣醬酸敗,而影響蛋白酶和澱粉的分解作用,使產品質量降低。經過保溫發酵,促使各種酶在適宜的溫度下,加速其化學變化,符合上述產生的鮮味、甜味、酒味、酸味與鹽水的鹹味混合而合成豆瓣醬特有的色、香、味、體。發酵時要根據原料出品率,合理地配製適量的鹽水,因為鹽水數量多則延長髮酵週期,鹽水數量少則影響酶的分解與合成,此時如果溫度掌握偏高,則醬醅中的谷氨酸和谷氨酰胺酶就會因受高溫變成焦谷氨酸,使成品醬產生焦糊味。還應注意配製鹽水的濃度,以1820°Be′為好。因鹽水濃度過高既增加了成本又抑制了製成醬中的鮮味,嚴重時還會產生一種苦味,鹽水濃度配製地過低將會使成品醬易於酸敗。鹽水加熱的溫度以6065℃為宜,這樣可以達到對鹽水滅菌的目的,保證酶活力,促進醬醅成熟。產品發酵成熟後,不再經過特殊的加熱滅菌而直接銷售。

質量指標:

1.感官指標:色澤:紅褐色,鮮艷、有光澤。

香氣:具有醬香和酯香,無其它不良氣味。

滋味:味鮮而醇厚,鹹淡適口,無苦、焦糊味、酸味及其它異味。

體態:粘稠適度,無霉花、無雜質。

2.衛生指標:銨鹽(以氨計):不超過氨基酸態氮含量的27%

大腸肝菌群:近似值不超過30/100克。

致病菌:不得檢出。

(以砷計):不超過0.5ppm

(以鉛計):不超過1ppm

苯甲酸及其鈉鹽含量:不超過0.1%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