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加工製品類

  主要研究開發與服務:傳統大豆加工製品加工工藝技術;新型大豆加工製品加工工藝技術;各類豆製品生產車間設計。

  主要開發產品目錄:絲片類、乾類、熏制類、油炸類、炸滷類、炸滷炒類、豆腐類、麵筋類等傳統大豆加工製品。大豆蛋白飲料、大豆蛋白仿肉製品、起泡性植物蛋白粉等新型大豆加工製品。

(一)傳統大豆加工製品

  傳統大豆加工製品的品種很多,綜合可歸為以下幾類產品:1、絲片類,2、乾類,3、熏制類,4、油炸類,5、炸滷類,6、炸滷炒類,7、豆腐類,8、麵筋類等。

1、   絲片類:具有代表性的成品有豆絲、豆片等。

  豆腐片可以再加工生產出許多種衍生產品,如素雞、辣雞片、燻雞、元雞等。如辣雞片是將精選後的豆片經過抄白→卷制→煮活→打包→切制→調味→回涼→辣雞片

2、   乾類:具有代表性的產品有白乾、菜乾、五香乾、模型乾、茶乾、蘇州乾等。生產工藝:豆漿經凝固後,破腦→上活→壓榨→切塊→白乾→滷制,既可製成各種乾類。以五香乾為例:用0.5cm的板乾,切成4×4cm的方塊,調味是採用50%的醬油對入50%的五香鹽水,鹽水濃度5%,煮30分鐘後撈出,涼至表面水分微乾,即可。

3、   熏制類:它是乾類和片類成品經成型為半成品後,經過抄白再放入熏爐內熏制,然後調味而成。抄白的目的是溶解一部分表面蛋白,使熏制出的成品表面有光澤。以五香熏乾為例:將厚度為2.5cm的板乾切成2.5×5cm的長方塊,抄白→回涼→熏制→調味→成品

4、   一般用3%~5%的五香鹽水,渥煮30分鐘;乾類生產應注意渥煮,有些乾類為什麼要渥煮,如果開鍋煮,有些乾類產品就會煮爛,或者影響其質量。

5、   油炸類:主要產品有豆泡、炸豆腐、炸素蝦等。生產工藝特點為,在豆漿點漿前加入1/3~1/5的冷水;油炸類產品生產的各方面要求比乾類要高,對於原料、點漿的老嫩、加水量的要求都比較更為嚴格。炸素蝦生產工藝:燒熟的豆漿→加冷水→點漿→破腦→上活→壓榨→切塊→油炸→調味→油炸→成品

6、   炸滷類:炸滷類的產品由於各地風味不同,品種也是各式各樣,主要是炸後再經調味,如滷花乾、元雞、素雞腿、素肉、啤酒豆腐等。

7、   炸滷炒類:產品經過炸、滷制後再炒制而成。目前軟包裝、罐裝產品的主要品種。炸滷炒產品主要有辣乾、甜乾、乾尖、滷制乾、麻辣豆腐等。辣乾生產工藝:將板乾切成5×1×1cm的調,然後用120~140℃的熱油炸至外皮微焦,撈出控油待用,將鍋內按1:1的比例放入醬油、五香鹽水,將鍋燒開放入辣乾坯,將其煮透控湯代用,將炒鍋內放入適量油,油熱後放入辣椒粉,炒至變色(不要過火變黑)放入控完湯的坯子翻炒,放入糖及其他調味料,翻炒均勻除鍋即成。

8、   豆腐類:豆腐大致可分為三種,即北豆腐用鹽滷作為凝固劑,南豆腐用石膏作凝固劑,內酯豆腐以葡萄糖酸內酯作為凝固劑。近年來,在製作方法上也有了一些變化,使用混合凝固劑的產品逐漸增多,如鹽滷+石膏、石膏+內酯等。生產豆腐的主要問題是水質與凝固劑的使用,在有些地區凝固劑的用量比一般值高出一倍還多。得州豆腐:提起豆腐,人們大都熟悉的是南北豆腐、以及內酯豆腐。得州豆腐即得克薩斯生產的豆腐,它是世界上銷售地域最廣的豆腐,在北美洲各超市都能見到其身影。其貨架期可長達45天,保鮮時間長為其他豆腐所望塵莫及。它口感潤滑而細膩,北美各餐館都用它來做湯,因而又有高級湯用豆腐的美譽。得州豆腐也分為硬、中、軟三種,大多數人喜歡中硬度的,它既能做湯又可炒菜用,深受北美地區人民的歡迎。其配料中需要加入少量的果膠,生產工藝為:大豆浸泡→磨漿→煮漿→過濾→調配→燒漿→凝固→成型→包裝→滅菌→成品

9、   麵筋類:產品主要是炸麵筋、水麵筋,在加工的麵筋產品有油浸麵筋、香茹麵筋等。

(二)新型大豆加工製品

  作為素食人群,補充蛋白質的最好來源就是大豆蛋白質;近年來新型大豆蛋白食品的開發在全世界範圍蓬勃發展。

1、大豆蛋白飲料:

1)酸豆乳飲料

  是以豆粕為原料,經過磨制→適度酶解→加熱殺菌→調整pH值→調味→滅菌→灌裝→成品

  添加有機酸調整到適當的pH值,可以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繁殖,最後的滅菌環節掌握好工藝條件,就可以不用添加防腐劑。

2)果汁豆乳飲料

  其生產原理與酸豆乳飲料相同,但可以不經過酶解。由於水果中的有機酸成分各不相同,後期還需要進一步調整。

3)脫脂大豆清涼飲料

  脫脂大豆清涼飲料是以豆粕為原料加工製造的。其生產關鍵是有效去除飲料中的豆腥味。飲料中的蛋白質含量可以在較大的幅度內進行調整。必要的情況下,可以採用離子交換的方法加以精製,並用樹脂柱進行脫色。後期調味是本產品加工的關鍵工序。

4)豆乳飲料

  以豆粕為原料,經加熱使豆粕中所含的大豆蛋白適度變性,用有機酸調整pH值,經酸性蛋白酶作用使蛋白水解,將水解後得到的蛋白降解產物經過離心分離、過濾,再經過風味蛋白酶的進一步分解所得到的富含多肽與氨基酸的大豆蛋白水解液。後期經過風味調整、滅菌等工序制得成品。

5)豆乳乳酸飲料

  是豆乳經過發酵得到的乳酸飲料。該乳酸飲料的特點是,具有酸奶酪的風味,同時還含有低酒精發酵產生的碳酸氣體,其風味較為獨特。根據對產品的不同需求,可以適當增稠調整凝固程度。

生產工藝:5~7波美的豆乳→添加適量奶粉→加熱滅菌→接入發酵菌種→培養10~12小時→無菌灌裝→成品

2、大豆仿肉製品

1)風味蛋白肉

  以大豆分離(或濃縮)蛋白為主要原料,配合其他植物性蛋白質原料、肉類風味劑,經科學加工而成的風味植物蛋白肉製品。通過改變原料配比和變換不同的食品添加劑,可以制得不同口味的素食仿肉製品。

2)植物蛋白素腸

  以大豆為原料生產的植物蛋白素腸,無論從口感還是風味上都可以和肉腸相似,而在營養方面則更高於一般的肉腸。由於大豆蛋白本身沒有什麼味道,所以加工後的調味技術顯得格外重要。

3)素肉鬆

  以脫脂大豆蛋白粉為主要原料,經過擠壓膨化得到疏鬆狀蛋白製品,然後添加多種調味料,經過進一步加工而制得。產品口感與肉鬆幾乎毫無差異。

3、食品添加劑

  起泡性植物蛋白粉

  大豆蛋白經酶處理,加水分解時,分子量變小,即使加水加熱也不會形成凝膠,而起泡性增強,可是,進一步水解,則分子量變小,起泡性消失,最後形成氨基酸。

製造工藝:

  將豆粕放在水中浸漬,溶出蛋白質,去掉豆渣得到豆乳,將豆乳pH值調整到4.2~4.5,使蛋白質等電點沉澱,在除去乳槳的凝乳中加酸,將pH值調整到1.5,使之溶解,通過蛋白分解酶等蛋白酶的作用後,加水分解,中和後加熱,使酶鈍化,最後噴霧乾燥,得到起泡性粉沫狀植物性蛋白。工藝概略如下:

  豆粕→豆乳→酸沉大豆蛋白→蛋白酶水解→酶鈍化→乾燥→粉碎→成品

  部分加水分解(酶處理)的植物性蛋白粉與普通的蛋白粉不同。無論在酸性溶液中還是在鹼性溶液中都能溶解,既使在熱槳狀態下也不會凝固。這種大豆蛋白粉不具有植物蛋白粉所特有的凝膠性。根據這一發現,起泡性大豆蛋白粉可用於新的領域,如與卵白蛋白或全卵合用,作為起泡速度、體積和穩定性的改良劑,用於糕點、糖果和冰激淋等食品的加工等方面。還可用作冷凍烹調食品的油炸用粉等。

(三)制約豆製品發展的主要問題

  制約豆製品發展的主要問題是豆製品的貨架期短,這一問題長期以來困擾著豆製品生產廠家。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我國開始在國外建廠生產豆製品,當時遇到的首要問題就是豆製品貨架期太短。為了達到所要求的相應保質期,從生產原料、生產設備、廠房條件、所用添加劑、生產操作管理等諸方面同時進行改進。如:設備要求必須採用具有一定標準的不鏽鋼材質,所用添加劑必須達到企業規定的衛生標準,廠房必須密封並配有排送風和空調設備等。

回前頁